嬰兒乳糖不耐受又稱乳糖酶缺乏癥,是一種非感染性腹瀉病,,常出現腹瀉,、腹脹及腹絞痛等癥狀,。
嬰兒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成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
癥狀
本病的主要癥狀是腹瀉,每日4~10次不等,,大部分患兒腸排氣(放屁)多,,常帶出少量的糞便在尿布上。大便呈黃色或青綠色,,稀糊狀,,并夾有奶塊,泡沫較多,。少數嬰兒有回奶或嘔吐,,半數嬰兒可出現腹脹,表現不等程度的不安,,容易哭鬧,。極少數嬰兒可出現腸絞痛癥狀,表現為陣發(fā)性劇哭,,撫慰無效,,有時伴嘔吐,3~4分鐘后排出稀薄便,,劇哭即止,,因疲倦而人睡。腹瀉的過程中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時,,腹瀉可能會加重,,呈水樣便。
病因
嬰兒飲食以母乳或牛乳為主,,這兩種乳品中的糖類主要是乳糖,,乳糖酶分泌量減少或活性不高,就不能完全消化和分解乳汁中的乳糖,。部分乳糖經大便排出體外,,部分留在結腸內的乳糖被結腸菌群酵解成乳酸、氫氣甲烷和二氧化碳,,乳酸可刺激腸壁,,增加腸蠕動而出現腹瀉,、腹脹及腹絞痛等癥狀。
診斷
嬰兒于哺乳后隨即發(fā)生嚴重腹瀉,,則高度提示本癥,。實驗檢查大便常規(guī)陰性,糞便pH檢測低于5.5,,大便呈發(fā)酵生水樣泡沫狀,,有酸臭味。必要時可做乳糖耐量試驗,,小腸灌注法等有助于檢測乳糖酶的缺乏。
治療
主要為避免乳糖及含乳糖的飲食,,或加入乳糖分解酶制劑,,有顯著療效??缮倭慷啻螖z入乳制品,,將牛奶與谷物類或其他類食物一起攝入,飲用含有雙歧桿菌或嗜酸性乳酸桿菌的酸奶也可治療小兒腹瀉,,還可在飲奶前服用乳糖酶,。急性感染性腹瀉所致的暫時性乳糖酶缺乏者可服用不含乳糖的豆奶粉或乳制品豆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