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真菌感染,感染后可表現(xiàn)為頰黏膜或口腔內出現(xiàn)白色膜狀物,,白色斑塊狀酷似鵝口,,所以稱為鵝口瘡,。
白色念珠菌通過直接接觸和產道傳染兩種途經傳播,感染者以嬰幼兒多見,,成人少見,。
癥狀
鵝口瘡好發(fā)于頰、舌,、軟腭及口唇部黏膜,,早期黏膜上出現(xiàn)白色斑點,略突起,,黏膜充血不明顯,,稍用力可擦去,。不久后融合成白色斑塊,緊貼在黏膜上不易剝離,,如強行剝離則發(fā)生滲血,,且不久又有新的斑塊形成,最后嚴重者可蔓延至扁桃體,、咽部及牙齦等處,。
病因
本病以嬰幼兒多見,可能是由于母親生產時產道感染了白色念珠菌,,胎兒接觸到產道分泌物從而被感染,;也有可能是因為嬰兒喂養(yǎng)時,奶嘴,、奶瓶消毒不徹底,,還有因為機體免疫力能力低下導致感染。
診斷
根據(jù)其口腔處的典型表現(xiàn),,再結合患者瘡口處的白屑涂片鏡檢結果即可確診,。
治療
局部可用碳酸氫鈉(小蘇打)溶液清洗嬰幼兒口腔,也可用此溶液清洗母親乳頭及浸泡奶瓶,。全身抗病毒用藥可用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