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QLC成為主流趨勢勢不可擋,、1TB殺入百元級
PC硬件里,,這幾年技術提升最大的是什么?自然不是擠牙膏的處理器,,也不是功耗爆表的顯卡,,而是容量、速度持續(xù)飛升,,價格卻越來越實惠的SSD固態(tài)硬盤,。
SSD進入大眾視線后,就迅速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HDD機械硬盤,,如今絕大部分用戶裝機都是優(yōu)先考慮SSD,,頂多加一塊HDD保存數(shù)據(jù)。
尤其是筆記本,,SSD早已是標配,,性能好,體積小,,重量輕,,耐沖擊,2023年還開始普及1TB大容量,。
當然,,任何技術從推出到成熟,再到到普及,,優(yōu)先要考慮的一個地方就是如何不斷降低成本,,這是商業(yè)必經的發(fā)展路程,,SSD當然也是如此。
作為SSD的基礎存儲介質,,NAND閃存已經經歷了多個階段:SLC、MLC,、TLC,、QLC。
SLC每個Cell只能存放1bit數(shù)據(jù),,電壓只有0,、1兩種變化。由于結構簡單,,使得可擦寫壽命達到了10萬次,,而單Cell讀寫速度也有35/25MB/s,但是成本實在太高,,如今已經基本絕跡,。
MLC每個Cell可存放2bit數(shù)據(jù),相同面積下可以做出2倍于SLC的容量,,但是電壓變化多達4種,,因此在可靠性上只有SLC的1/10。目前的MLC產品可擦寫測試通常在3000~10000次之間,,讀寫速度也降到了SLC閃存的1/3,。
TLC每個Cell可以存放3bits數(shù)據(jù),在相同面積下,,容量可以比MLC提高50%,,但是卻有8種電壓變化,可靠性進一步降低,,一般在300~1000次之間。單Cell讀取速度仍然有10MB/s,,而寫入速度就大幅度降低,,不到SLC的1/10,僅有1.5MB/s,。
QLC每個Cell可以存放4bits數(shù)據(jù),,相比TLC,存儲密度又提高了33%,,而電壓變化卻有16種之多,,導致早期的可擦寫壽命僅有100~150次,而且性能也進一步下降,,必須搭配足夠容量的緩存,,而緩外速度又會“現(xiàn)出原形”,。
不過,隨著閃存架構和工藝的不斷成熟,,主控和閃存技術的不斷完善,,QLC無論性能還是可靠性都已經完全可以日常需求。
更關鍵的是,,QLC的存儲密度更高,,可以在同等價格下更輕松地做到大容量,彌補壽命方面的不足,。
相信不少用戶也注意到了,大容量的QLC SSD產品越來越多,,價格越來越低,,不少筆記本都開始標配QLC SSD。
尤其是現(xiàn)在1TB SSD已經殺入了百元級,,如今只需要299元左右即可入手,,在性價比上極具吸引力。
我們就以XPG翼龍S20 1TB SSD為例,,來看看QLC如今的性能表現(xiàn),。
余下全文 上一頁 1 /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