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消息,,梅西百貨昨日發(fā)布撤店公告,天貓國際Macys官方海外旗艦店從12月3日起停止接單,。
“天貓+官網”雙渠道戰(zhàn)略以失敗告終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8月,梅西百貨和香港馮氏零售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了梅西百貨中國有限公司,,梅西百貨占股65%,,馮氏集團占35%。當年雙十一前,,梅西在天貓上線了梅西百貨官方海外旗艦店,。
2017年,梅西百貨中國官網上線,,由阿里巴巴提供技術支持,。它是梅西百貨在中國市場實行“天貓+官網”雙渠道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今年6月9日,,梅西百貨在其官網發(fā)布了即將停止運營的公告,主要原因是“因業(yè)務策略調整”,。
此次將天貓國際官方旗艦店關閉,,意味著梅西百貨的雙渠道戰(zhàn)略皆以失敗告終。
其實早在2012年,,梅西百貨就曾以1500萬美元入股電商平臺佳品網,,但是在其入股后不久,佳品網就傳出破產,、裁員消息,,以致于后來梅西百貨才和天貓國際產生合作的契機。
此后,,梅西百貨在上海開出梅西百貨的直營店,,但在2015也已經閉店。
除中國市場以外,,國際市場也屢現頹勢,。梅西百貨為了削減開支,在2018年初宣布將會關閉一批門店,;2017年關停68家,、裁員超1萬人;2016年關停30家店面,。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中國電商的發(fā)展環(huán)境是低價促銷+品牌廣告投入,,而美國則是線上線下價格保持一致。在全球經濟貿易寒冬下,,梅西百貨在電商上花費的成本巨大,,但盈利卻并不客觀,因此選擇此時離開實屬正常,。
拿不下中國市場的國際企業(yè)
除了梅西百貨以外,,還有多家百貨公司,、大型超市也在中國市場屢屢受挫,。
1、易買得
經歷了長達24年的持續(xù)拓后,,韓國新世界集團(ShinsegaeGroup)旗下大型折扣超市emart(易買得)開始精簡業(yè)務,,于2017年底關閉中國市場所在的6家門店,全面退出中國,。
根據公開資料,,emart最早于1997年2月進入中國市場,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易買得”超市,,之后分別以江浙,、天津、北京為中心,,開設了更多店面,。截止2010年,其中國門店總數達到27家,。
據悉,,emart在中國市場已連續(xù)多年處于虧損狀態(tài)。早在2011年,,emart中國市場的虧損便已超過1000億韓元(約合8800萬美元),。而在接下來的四年里(即2012-2016年),由于運營成本持續(xù)上漲,,加之市場需求疲軟,,其累計虧損達1500億韓元(約合1.33億美元),走到了“無法繼續(xù)生存”的地步,。
2,、瑪莎百貨
瑪莎百貨自2008年進入中國市場后,固執(zhí)地堅持以純正英倫風為主,,沒有因地制宜地做出調整,,產品款式沿襲英國、店內品類采用英文標識,、衣服尺碼采用歐碼標簽等等,,使得消費者購物體驗較差,。
而愈演愈烈的百貨業(yè)寒冬與電商的日益強大讓它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在今年年初,,瑪莎百貨已將香港和澳門的零售業(yè)務全部出售,,正式退出中國市場。去年,,瑪莎百貨也關閉了天貓官方旗艦店,。
3、樂天瑪特
樂天瑪特是韓國樂天集團旗下專營大型超市的子公司,。后者作為韓國五大集團之一,,僅次于三星、現代汽車,、LG,、SK。2008年,,樂天瑪特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2017年,“薩德事件”爆發(fā),,韓國樂天集團曾公開聲稱“絕不放棄中國業(yè)務”,。可僅僅一個多月后,,樂天集團在華112家門店已關閉87家,,剩余賣場銷售額也減少八成以上。樂天集團表示,,截至2017年8月,,樂天瑪特因“薩德”風波在中國已損失5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億元)。
2018年起,,樂天瑪特不得不出售中國業(yè)務,,撤離中國市場。目前,,樂天瑪特已出售旗下93家在華門店,,余下12家未處理的也將在年底徹底關閉。